会员书架
首页 > 战国万人敌 > 207 破薛

207 破薛(第2/4页)

目录 加书签

    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
在小队作战上的能力并不差,只是齐国用法有点奇怪,很多技击只是在地方扬名之后,就彻底没了舞台。

    除了技击之外,曾经的郯国武士,则是另外一个重要团体,加上逼阳国的武士,“义胆营”的内外亲疏很清晰,主要用途也很明确。

    加上李县长的淘汰逻辑毫无人情可言,这也让不少已经没饭吃的技击,咬牙坚持了下来。

    再怎么向往自由,这肚皮不老实,有啥办法?

    更何况有些技击是假的技击,只是自己这么吹,本质还是自己老家的流氓无产者。这种人原本的习气是很容易带坏“义胆营”的,但是李县长会用另外一些技击的人头来教育这些流氓无产者,于是“个性”被逐渐磨去,剩下的,只会是纯粹的技能。

    甚至有些时候,李县长还挺乐意“义胆营”各种作死,这样闹得太过分,正好“借汝人头一用”。

    反贪官不反皇帝嘛,这套路巨好用。

    不过这光景跟着沙东入城维持秩序的“义胆营”诸大队,都是老老实实不敢放肆,严格按照大吴猛男江阴子的最高指示,做好占领区的治安维护工作,并且坚决打击消极怠工现象。

    这一波过来的“义胆营”成员,大多都是齐人和郯人。两国跟薛国没啥深仇大恨,所以发飙的时候,薛人虽然惶恐不安,但也不觉得会死。

    换成傅人那就不一样了,去年刚给傅人割地,今年又来,这不闹事也会闹心啊。久而久之,别说消极怠工了,说不定就玩起了“潜伏”,这谁受得了?

    “贾队长,薛城各坊里市场,就交给你了?”

    “上尉放心,贾某为猛男拔擢于齐国乡野,显名于列侯之前,今为‘义士’,自当效死从命!”

    单膝跪地,同样都是“队长级”的猛男走狗,但地位显然是不一样的,贾队长姿态摆得很低,这让沙东很受用,相当的满意。

    “贾队长忠心任事,我必向首李禀明!”

    “多谢上尉提拔!”

    说起来,贾队长之所以成为队长,原因很简单,他是吴人迁徙到齐国之后的齐人。不被齐国重用,也是因为出身不好。

    论起根脚来,跟现在的棠邑大夫还是一脉相承,祖宗是一样的。

    早年商贾不像现在,是可以到处行商,贾氏上溯源流,就是某些国家的官方商业家族。

    从薛国的商人聚集区,还能看到这些曾经的历史痕迹。原本的商贾管理方式,就是定点管理,并且商贾之家,也是要种田的。只是这种田,被称作“贾田”,跟“公田”一样,是靠近城邑的好地。

    商贾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,还是统治者的需求,至于后来逐渐演变成人们认知上的商人,跟齐国晋国的改革不无关系,当然优质土地的大量开发,人口的暴涨,也是促成了现在的商人,和他们的祖先,有着极大区别。

    贾队长这个“贾”,已经不再读作“鼓”,也是很能说明问题。

    根据李县长让人调查的情况来看,贾队长祖先迁徙到齐国的时候,还是拥有“贾田”的“国人”,但是到贾队长祖父那一代,“贾田”已经彻底没有,家族也迁徙到了更小的手工业者聚集区,叫做“索丘”,主要业务就是搓麻绳。

    能够抱上李解这条金大腿,贾队长除了祖先靠谱之外,也因为有一技之长。

    当不了流氓,可以当搓麻工人嘛。

    所以这个机会,贾队长不会放弃,李解让干嘛就干嘛,至于贪污受贿恰烂钱,那也得先把饭碗端稳了再说不是?

    而且和其他“义胆营”的队长不同,贾队长眼光相当不错,李县长跟“义胆营”说要派人去薛城维持治安,当时挺身而出的队长有三个,但是最坚决的就是贾队长。

    在李解说要派人去薛城的第一时间,贾队长就跳了出来,完全没有经过大脑。

    这个行为,也是贾队长几次三番训练过的,甭管猛男说要干什么,接着就完事儿了。

    宋国几十万大军都奈何不得猛男,还有谁?

    只是等沙东带着鳄人、候补勇夫离开之后,贾队长才开始后怕起来。

    这可是灭国之战啊,薛国虽小,可也是一个国家。此时消息要是传到宋国联军中,薛侯能不急?宋侯能不怒?

    万一搞不定逼阳国,转头给薛国出气呢?

    想到这里,贾队长就有点怂,可想了想,了不起重伤,要死哪儿那么容易。

    再说了,打不过可以跑啊。

    贾队长甚至相信,要是自己咬咬牙,守它个一两lún gōng城,这岂不是更受猛男赏识?

    站在城头,迅速转换角色的贾队长远眺已经渐行渐远的鳄人队伍,左右看了看,还好沙东留了一个中队的鳄人还有两个中队的候补勇夫,顿时底气十足起来。

    因为袭击来得太快,薛国根本来不及反应,至于说什么出城报信求援的,至少白天是没机会的。城中大族就算有密道可以通往城外,那也得等到夜晚才能行动。

    时效性上来说,宋国联军反应过来,那都是两天之后的事情。

    而此时的宋国联军大营中,争论的焦点并不是别的,而是戴举带来了李解的“漫天要价”,现在要“就地还钱”
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
目录 加书签
返回顶部